浙贝母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具有清热化痰、散结解毒等功效,市场需求稳定、经济价值突出。如今,这一优质中药材品种已“落户”崇阳县石城镇。连日来,在石城镇石门村的浙贝母种植基地里,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在田垄间,村干部们与村民们一同开展播种作业,以精细化管理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为扎实筑牢村集体经济根基,石门村“两委”班子一直将目光聚焦于特色中药材种植领域,村干部们多次赴外地考察学习,邀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实地调研,结合本村气候温润、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反复论证,最终精准选定浙贝母作为特色产业发展的核心品种。
发展产业,人才是关键,经营能力更是核心。村里把培养“懂技术、会经营、能带头”的村干部队伍作为重中之重,通过组织村干部参加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到成熟种植基地观摩学习经营模式、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市场分析技巧等方式,让村干部不仅掌握浙贝母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等核心技术,更具备产业规划、成本控制、市场对接的经营能力,成为既能带头干、又能谋发展的“领头雁”,为产业落地见效与持续盈利提供坚实保障。

10月30日,记者走进石门村村集体经营的20亩浙贝母种植基地,精细化管理的细节随处可见:田垄被划分得横平竖直、整齐划一,村民们手持农具,在村干部的指导下进行播种作业,每一个播种坑的深度、间距都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把控,这背后,正是村干部对种植成本与产出效率的精准考量。
“种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排水,排水系统要通畅,因为浙贝母是不能浸在水里的,但是它又不能缺水,如果天气不好的话就要洒水。”崇阳县石城镇石门村村干部李学军正在手把手地指导农户掌握管护细节。

李学军介绍,浙贝母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从前期选种控制成本、中期播种保证成活率,到后期日常管理提升品质,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浙贝母的管理比较精细,我们也在慢慢摸索,今年我们种了20多亩,如果发展得好的话,明年计划增加到100亩左右。”李学军介绍说。

为降低产业风险、保障经营收益,石门村与崇阳县石宝联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达成合作,明确双方权责分工:合作社负责提供全程技术支持,帮助解决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村里统筹负责种苗集中采购以降低成本、组织人工高效作业以提升效率;待浙贝母成熟后,合作社按照市场价格统一收购,解决销售后顾之忧。整个合作流程公开透明,既保障了村集体与村民的利益,也让产业经营更具可持续性。
“浙贝母生长周期非常短,收益是非常高的。我去年试种,每亩收入达到了2万元,今年打算扩大种植面积,把规模做起来,带着我们附近的村民一起增收致富。”崇阳县石宝联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应先念告诉记者。

目前,石门村村集体经营的特色中药材种植面积109亩,包括虎杖、黄精、白芨和浙贝母,多样化的种植有效对冲了中药材价格市场波动风险,“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让更多专业种植能手、村民参与产业发展中,让村民共享产业红利,真正将特色中药材产业打造成夯实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
全媒体记者:田明 见习记者:王蓓蓓 通讯员:叶方青
一审:熊哲
二审:黄益民 熊晓辉
三审:全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