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阳县的校园及周边区域,随处可见各类儿童友好设施,孩子们在此收获满满的快乐与安全感,家长也随之放下心头牵挂。这些充满温度的民生细节,不仅为城市增添了童趣与温情,更是崇阳县妇联始终紧扣“娃的需求”,积极联动多部门,将孩子们的“小期盼”切实转化为“城市所践”的生动缩影,彰显着城市对儿童成长的用心守护。
彩色斑马线:为上学路系上“安全绳”
崇阳县实验二小地处城区核心路段,周边商铺密集、车流较大,以往上下学时段,家长接送、车辆通行等常常交织成“堵点”,儿童过街安全也成为家长们的心头牵挂。“之前每天送孩子都得攥紧手,生怕有车辆没注意到。”家长刘女士的担忧,也是许多家庭的共同困扰。
了解到这一需求后,崇阳县妇联联合交管、教育部门多次实地调研,最终决定将传统白色斑马线升级为“彩色警示斑马线”。不同于普通斑马线,彩色斑马线通过高饱和度色彩形成视觉冲击,能让驾驶员在50米外就清晰识别过街区域,提前减速避让。同时,交管部门还在斑马线两端增设了防撞隔离墩和儿童过街警示牌,学校也安排“护学岗”志愿者早晚值守,引导儿童安全通行。
崇阳县实验二小校长黄河介绍:“我们构建了‘警校 ’联合护学体系,每天上学放学时段,保安、值勤老师、家长志愿者分工协作,由班主任全程护送学生安全过马路,为孩子们筑牢安全防线。”这条充满童趣的斑马线,成为守护孩子们求学路上的“安全纽带”。
智能遮阳棚:给童年时光撑起“清凉伞”
“小皮球,圆又圆,拍一拍,跳得远……”今年秋季学期,崇阳县第四幼儿园新建成的智能遮阳棚成为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温馨乐园”。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欢快地做着游戏,一张张笑脸洋溢着童真与快乐。
“以前夏天一到,中午和下午的操场就像‘蒸笼’,孩子们户外活动只能缩在树荫下,时间也得缩短。”崇阳县第四幼儿园园长骆瑜玲介绍,园里为了提升孩子们的身体协调性与思维能力,每日设置了滚筒、平衡木、户外艺术探究等多样化户外益智活动。然而,夏季烈日、暴雨常常让活动计划“泡汤”。为解决这一问题,崇阳县妇联、县教育局和幼儿园一起倾听家长和老师意见后,申请了专项资金建设了这座智能遮阳棚。
建成后的智能遮阳棚摇身一变,成了孩子们专属的“快乐天地”。它搭载智能感应系统,自动实现“晴天遮阳、阴天透光”,全天候守护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棚下,小型滑梯蜿蜒而下,积木桌色彩缤纷,充满童趣。正在组织孩子们活动的老师成晓菲笑着分享:“以后我们也会借助这片清凉的场地完成更多的游戏可能、拓展游戏空间,让我们的户外时光安全又舒适。”
妇联牵头:以儿童需求绘就友好底色
无论是守护安全的彩色斑马线,还是传递清凉的智能遮阳棚,这些惠及儿童的民生细节,背后都离不开崇阳县妇联的积极推动。作为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桥梁纽带”,崇阳县妇联始终以“儿童需求”为核心切口,通过“征集心愿——对接部门——跟踪落实——反馈优化”的工作模式,将孩子们的“小期盼”变成城市建设的“大动作”。
为精准掌握儿童需求,崇阳县妇联走进校园、社区开展“爱心托管”“家校社协同育人讲座”等主题活动,累计收集儿童在出行安全、校园设施、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建议500余条。针对“校园周边交通危险”“户外活动场所不足”等高频需求,妇联主动对接住建、交管、教育等部门,推动彩色斑马线、智能遮阳棚、儿童主题公园等项目落地;同时,联合社会组织开展“友好空间改造”行动,在社区楼道绘制卡通安全标语,在公园增设儿童健身器材,让友好元素融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儿童友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让孩子们在上学路上更安全、在户外活动更舒心,让每一个细节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崇阳县妇联主席邹远英表示,下一步,妇联将继续聚焦儿童成长需求,推动更多“微改造”“微服务”落地,让儿童友好成为崇阳县的鲜明标识,让每一名孩子都能在这座城市里快乐成长、拥抱未来。
全媒体记者:田明 沈庭萱 见习记者:王蓓蓓
一审:熊哲
二审:黄益民 熊晓辉
三审:全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