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崇阳网!今天是:
首页 新闻 政务要闻 详细信息

【“十三五”成就巡礼①】崇阳:小康路上 一个都不能少!

来源:中国崇阳网    日期:2020/12/2 17:36:32     字体:    分享到:

崇阳,地处湘鄂赣边陲,集老区、库区、边区于一体,曾是全省37个贫困县之一。8年时间,这座崇山环绕,中途平衍的“天府之城”俨然成为 “网红”, 一幅幅富民强村、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画卷在这里展开。

纵横交错蜿蜒盘旋的全国示范“四好农村路”、如诗似画一房难求的旅游名村、青山环绕瑶池仙境里的 “天然温泉”……至2019年底,崇阳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892元,全县存量贫困人口21户75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建档立卡的17.34%下降到零。群众由衷感叹“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精准 和贫困户结穷亲

“2018年全面脱贫摘帽!”这是崇阳在脱贫攻坚战场立下的“军令状”。在一系列调研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崇阳县2018年脱贫“摘帽”决战方案》,率先从“千人计划”中抽调30人组建扶贫业务指导“尖刀班”,提出实施精准扶贫“35860”行动计划。鲜明提出了全县精准扶贫的奋斗目标、着力重点和具体措施。全县6681名结对帮扶干部、973名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集中力量下沉到村到户,紧盯2018年实现70878贫困人口脱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两个节点”目标任务,精准落实“五个一批”扶贫实施办法、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等系列文件,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地生根。

县扶贫办主任 赵明星:通过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科学划分贫困类型,选派驻村干部针对性帮扶,铺设好精准扶贫‘管道’,扶贫攻坚实现了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飞跃。

坚定的追求,强烈的担当,真挚的情怀,务实的作风……一场向贫困全面宣战的脱贫攻坚战在崇阳全面打响。

扶贫 使贫困户展笑颜

扶贫不是走过场,帮什么,怎么帮,帮得怎么样,群众心里一本账。天城镇茅井村村是精准扶贫的受益村,阡陌交通、梯田层层、新楼耸立……处处彰显了茅井村发生的变化。

天城镇茅井村三组村民 余达鑫:我刚开始就是规模小,驻村工作队到我家里调研看到我规模小发展不起来,然后就给我贷了10万元的无息贷款。

很快圈舍搭建起来,鸡苗进了家。当年收入达到10多万元,摘掉贫困“帽子”的余达鑫信心更足了, 凭借茅井村良好的旅游资源,办起了农家乐,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小康生活。

铜钟乡党委书记 宋世峰:“一个乡镇、一个村,一户人适合于发展什么,怎么发展,都应该立足实情,做到有的放矢。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 崇阳县在全市创新推广“湾子夜话”活动,全县县级领导、县直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县直单位帮扶干部、乡镇驻村干部、村干部整体联动,深入187个行政村、1862个组湾,投入资金41500万元,解决问题5771个。群众满意度达到99%以上。

摘帽 让贫困户稳脱贫

在全县扶贫攻坚战场上,崇阳县把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集中、扶贫工作难度最大的47个贫困村,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和帮扶力量,以“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方式,集中力量突破、补齐短板制约,形成了扶贫攻坚的“拳头效应”。先从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交通入手,撬动乡村全面振兴,全力打通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血脉通道”。水、电、住房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水库村村民 刘原兵:搬到这个新区来了,生产生活各方面条件都好,感谢党、感谢政府。

昔日贫困村纷纷化身美丽乡村、特色小镇。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村级“九有”硬件设施短板全面补齐,教育扶贫让贫困家庭子女共享公平、优质教育,扶贫扶智让更多群众拥有致富技能;先诊疗后付费的“一站式”“一票式”即时结算服务,让贫困群众“小病拖、大病扛”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全县依托两茶、两竹、水果、中药材等主导产业,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为主线,“村集体+贫困户”、“发展大户+贫困户”、“贫困户+贫困户”等多种脱贫模式,累计落实贫困户产业扶持奖补到户资金6637万元,发放小额扶贫贷款3.411亿元,发展特色产业基地1659个,35.1万亩。“入股分红”“农旅融合”“订单扶贫”“辐射带动”等产业扶贫模式得到省市肯定。2019年4月29日,崇阳县被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行列。

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崇阳县紧扣10大巩固提升工程和乡村振兴20字方针,在“七个之路”“五个振兴”上大胆探索,下好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先手棋,全面做好“引进人”“留住人”“盘活人”三张答卷,全面激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实现了乡村振兴“开门红”,在全省首次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崇阳县被评为全省10个乡村振兴“优秀”市县之一。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崇阳将继续发扬“水滴石穿”的崇阳精神,不忘初心,阔步向前。

全媒体记者:王勃

编辑:付波 熊哲

编审:熊晓辉



在线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