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崇阳网!今天是:

崇阳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全面展开(五)

来源:崇阳县史志研究中心    日期:2025/9/5 10:24:48     字体:    分享到:

中共咸崇蒲工委的建立与鄂南抗日游击总队在崇阳的斗争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中国的抗日民族解放斗争正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力量汇合逐步走向胜利。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挽救在中国和太平洋战场的失利,制定了所谓“对华新政策”,即以打通平汉线、粤汉线,确保占领区为目的,大力扶植汪精卫伪政权的政治力量,促成汪精卫、蒋介石合流,推行以华治华,企图把中国变为进行太平洋战争的战略后方。中国敌后抗日战争形势依然严峻,鄂南敌后抗日战争处于最艰难岁月。

鄂豫边区党委根据斗争需要,及时调整了鄂南的党政军组织。1943年2月,中共咸崇蒲中心县委和鄂南工委合并组成中共鄂南中心县委,同时建立鄂南军事指挥部。为了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各根据地实行部分主力部队地方化,大力发展县区乡武装,做到主力部队与地方武装紧密结合,时而分散,时而集中,争取主动,伺机打击牵制敌人。在斗争策略上采取“巩固长江滩头阵地,伺机发展山地游击战争”的总方针。中共鄂南中心县委根据鄂豫边区党委指示,结合鄂南斗争的客观形势,确定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粉碎日、伪、顽的夹击,以沿江为依托,实行“小割据”,相继向山地发展的方针。

7月,李平、汤楚英、雷同率十四旅四十一团的5个连横渡长江,会师咸宁双溪桥,启用鄂南抗日游击总队的番号,司令汤楚英,政委李平,指挥长罗通。总队再次挺进鄂南山地,配合各地武工队开展游击战争。在咸崇蒲山地转战半年。同月,成立咸崇蒲工委,由李平兼任书记,隶属中共鄂南中心县委。8月,李平率鄂南抗日游击总队300余人枪到达崇阳金沙、板坑和蒲圻羊泉畈一带,发展共产党组织,建立区乡抗日民主政权。

8月5日,国民党顽军第三十三集团军王陵基部出动3个师纠集挺进军九支队,分两路“围剿”新四军第十四旅和鄂南抗日民主根据地谈家桥、傅家山、筠山、大王殿、龙角山以及西岭、挂榜山等地。6日,新四军第十四旅主力撤回江北,留下罗通为司令、岳林为政委的游击司令部,率领特务团、第四十一团各1个营在鄂南山地坚持斗争。国民政府新十六师吴守权部、九支队熊铭缨部、十五支队周纬武部主要担任崇属前、后沙坪及咸属西岭、挂榜山一带“围剿”。25日,国民党部队新十六师、新十三师各一部在咸属马桥附近被300余日军包围,新四军及咸崇蒲地方武工队仍以国家民族为重,为团结抗战,主动出击日军,将围攻新十六师、新十三师的300余日军击溃,并缴获日机枪1挺、步枪10余支。

1944年4月,雷同率领30余人的小股武装回咸崇蒲坚持工作,部队很快发展到100余人。并在崇阳河田建立了苏伯华武工队,30余人枪。苏伯华武工队袭击敌人的方法非常巧妙,经常用“夜摸营”(即趁夜色派少量人员摸进日军守备队的营房,杀死敌人,夺取枪支)等独特战术,给敌人以出其不意的打击。1944年5月的一天,黄岩乡附近据点5个日本兵窜到黄岩村掳掠,武工队长苏伯华接到消息后,决定用“美人计”收拾他们,即派6个武工队员,装扮成打猪草的青年妇女,结伴走出村子。这5个日本兵望见“花姑娘”,没命地追了上来。这群“花姑娘”不紧不慢地回头跑,一直跑到村后一条大山沟里藏了起来。转眼这5个日本兵追进山沟,日本兵一心要找“花姑娘”,万万没想到这些“花姑娘”是武工队员。“花姑娘”们突然拔出手枪,5个日本兵还没弄明白,子弹已从他们身上穿过,即刻结束了性命。这支武工队机智、沉着、灵活、巧妙地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前后击毙日军几十人。

12月,鄂南抗日游击总队与罗通四十一团一部再次汇合。为了弥合新四军五师战略包围武汉日军的最后一个缺口,鄂豫边区四军分区党委命令罗通、李平集中鄂南新四军主力,再次挺进粤汉铁路以西,坚决打开嘉蒲地区的局面。为此,罗通、李平、汤楚英和咸宁县委武装合兵一处,仍用总队番号,从咸宁泉塘畈出发,直插蒲圻,一路上与敌作战,连打胜仗。


在线反馈